HOMERelative LinksCart
  • 關於我們
  • 最新消息
  • 導賞活動
  • 義工加入
  • 有機產品
  • 有機簡介
  • 社群網絡
  • 聯絡我們
  • 資料下載
消息速遞 農業資訊
CGG Banner
 上一頁最新消息 | 耕辛工作 農夫當自強

耕辛工作 農夫當自強

2014年06月07日

今年,香港經歷過好多場黃雨紅雨黑雨,水浸時有發生,現又準備進入颱風季節。身為農夫,天氣變化的感受應該最深,他們面對的,不只是天氣的影響,還有很多從四方八面的挑戰。當大家在家中享受着美味的佳餚,別忘記這是他們艱辛的成果。

根據漁農自然護理署的資料,本港現時約有2,000多個大大小小的農場,所生產的農產品,主要供應給本地市場。然而,農夫的工作殊不簡單,最為人所留意的,是經常受到壞天氣的影響。身為香港新界本地農協會主席的黃七娣(人稱七娣姐)最心水清:「你可以向天文台翻查,自日本大地震後,自然災害增加。香港前年有4次暴雨造成的水浸,去年有7次,今年有兩次,不少農作物浸死,農民損失慘重。」

七娣姐在上水燕崗村租了10多畝農地,地處於低窪地帶,屬於新界水浸黑點之一,單是上個月(5月11日)的一場黃雨,已經損失了好多個「萬」。她認為,政府有關部門漠視菜農多年來的訴求,遲遲不去進行改善排水渠的工程,包括興建可加快排水的直排渠,以及徹底清理明渠,令她與其他菜農承受水浸的禍患。「香港時有暴雨發生,在此情況下,農民付出這麼多,但到頭來換來水浸,血本無歸,就算政府給予恩恤金也不足彌補巨大損失。」

爭取農民的權益

她之前在內地生活,跟香港丈夫結婚後,於6年前正式來港定居,為了生計便開了成記農場。「我一入行的心願,是做有機農場。」農民出身的她,對內地的食物安全問題甚了解,眼見愈來愈多人患上「古靈精怪」的疾病,讓她反思到食物安全的重要性。「健康問題的最大因素是食物,而食物跟空氣、水源、種植過程中的肥料都有關。在香港的超級市場買蔬果,見到用來清除農藥的東西,我是個農民,一看便知道是甚麼一回事。如果自己種,怎需要拿去浸呢?菜浸得耐都無味!」

為建立一個百分百有機農場,七娣姐重視土壤、灌溉水源、肥料的品質,成功申請「全有機產品」認證。她一直安守本份,與丈夫攜手打理好農莊,但心裏經常有一個問號:為何香港在過去數十年來,沒有一個由非官方,而是由農民組成的組織?「既然其他行業卻有自己的工會,為何農夫卻沒有?我一定要爭取農民應有的權利。」為此,她於2011年成立香港新界本地農協會,更透過協會的名義,向政府提出改善排水渠的訴求。

團結力量面對挑戰

她最想團結新界農民,一起爭取權益。「根據社團條例,由3個人成立這個會。我們逐條村去找其他農民,邀請他們加入,至今有200多位農友成為會員。」她坦然這項工作與做農夫一樣吃力不討好,但慶幸農友們認同協會的宗旨,願意團結起來。

該協會宗旨帶領香港農民發展有機耕種,製造更多健康產品,服務本地市民。「說起來,我們的工作關注農業界的未來發展,亦意味着將會跟政府有較多的衝擊或對抗。在新界東北新發展計劃一事上,我們一直受到不同人士的打壓,這幾年來,是個辛苦的里程。」她的農地正面對東北新發展的威脅,此刻只有盡她所能,集合農友的力量面對所有挑戰。

她又表示,農夫轉型做有機農場,有機會付出與收穫不成正比。「農民承擔有機肥料、人手等多項支出,當付出與收入不平衡,可會想過有些農民會放棄做有機?」她知道有農民放棄轉型做有機農場,因此她認為政府要有一個完善的有機政策,或提供持續發展基金,幫助有需要的農民。

為己為人撑下去

提到香港農業逐漸式微,要靠中國大陸來滿足對農作物的需求,她有點氣憤難平。「內地蔬菜無限量輸港,為本地農夫帶來很大的競爭。政府數字指本港有超過2,000個農場,計埋在農場工作的人都有不少。還有呢,後期有些人轉型做農夫,開有機農莊,近年經常講環保的議題,為甚麼政府不牽頭發展本地農業,造福港人?」

她的農場,開放給市民前來參觀,長者、大學生佔最多,參觀目的是了解本地有機農場運作,七娣姐會主動跟他們分享做農夫的辛酸。「經常有人對我說,為食物安全問題憂慮,想吃到本地新鮮的有機菜,又鼓勵我撑下去,給我精神上的支持,都成為我的最大原動力。」另外,農場更聘請了匡智會會員。「我用半年時間訓練他做一些技術性工作,現已正式聘用他,稍後會找多兩位會員來幫手。我覺得用實際行動幫他們融入社會,比起用錢幫更直接。」

現時,她的收成會送到批發市場再轉賣給市民。她說得老實,每日要賺到2,000元才維持到,否則會變負資產。「單是每個月的肥料都花了萬幾二萬,還有水費、電費,燈油火蠟等,不計我倆公婆,農場4個員工都要人工,又包他們伙食,萬一有水浸,更會蝕錢。」如她說,農夫不易做,但為了生活,為了不辜負支持她的人,還是會繼續做,只求大家多多關注本地有機農業的發展。

巧遇生態攝影師

來到黃七娣的農場,恰巧遇上資深生態攝影師陳讓林,原來他們兩人認識多時,七娣姐笑說:「陳生給我許多寶貴的意見,幫了我不少,例如教我利用胡椒粉驅趕害蟲。」陳讓林曾在歐洲一個葡萄園工作,看到那兒用白胡椒防範損害植物的昆蟲,同時學習了其他種植知識,因此一有機會便跟本地農民分享。
他認為,七娣姐的農場位於低地易水浸,實在必須盡快得到解決。此外,每次水浸後,土壤要等一段時間才適合再次種植。「落了酸雨,泥土變酸性,不適合種植,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曝曬及施肥,把泥土變回鹼性,整個過程至少花3個月,可見種植工作不容易。」他又表示,氣候變化是個嚴肅的話題,但同時非常貼身,其中農民深受影響,所以會繼續身體力行支持七娣姐的工作。


(資料來源:經濟日報 2014年6月7日)

 上一頁最新消息 | 耕辛工作 農夫當自強